本文目录
彤的笔顺
彤的笔顺:撇、横折钩、点、横、撇、撇、撇。
“彤”开头的五言诗句
1、金镜悬千古,彤云起四维。——出自唐·贯休《寿春节进》
2、彤庭传圣旨,异域化戎情。——出自唐·许棠《送徐侍御充南诏判官》
3、彤云将欲罢,蝉柳响如秋。——出自唐·唐求《酬友生早秋》
4、彤庭飞彩旆,翠幌曜明珰。——出自唐·李世民《元日》
5、彩仗祥光动,彤庭霁色鲜。——出自唐·姚合《和裴结端公早朝》
6、彤襜经宿到,绛帐及春开。——出自唐·白居易《喜钱左丞再除华州,以诗伸贺》
7、彤庭所分帛,本自寒女出。——出自唐·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
8、彤管承师训,青圭备礼容。——出自唐·苏颋《故高安大长公主挽词》
9、紫殿初筵列,彤庭广乐张。——出自唐·李适《麟德殿宴百僚》
10、万年今已矣,彤管列何人。——出自唐·赵良器《郑国夫人挽歌词》
11、彤云散不雨,赫日吁可畏。——出自唐·白居易《旱热二首》
12、丹陛犹敷奏,彤庭欻战争。——出自唐·李商隐《有感二首》
彤的笔顺
彤的笔顺撇、横折钩、点、横、撇、撇、撇。
字源演变:
1、彤,会意字。丹饰也。从丹,从彡。彡,其画也,在此表示丹(朱砂)的色彩鲜艳绚丽而外映,与“彭”字用“彡”形表示鼓声外扬近似。
2、“丹”的那一点本义为朱砂,后多用来表示红色。“彡”为毛发、画纹、彩饰、光影等物的象征,也可以理解为照射状,就像太阳光芒四射。
3、“彤”本义是朱砂的颜色,朱红色,西周金文常见“彤弓彤矢”之语,其中的彤就是指此色。
4、“彤”还是“彤管”即彤管笔的省称,是古代女史记事时所用,如《诗经邶风·静女》:“静女其娈,贻我彤管。”
彤的例句:
1、彤彤的晚霞渐渐消失在远方,为夜幕的降临预留了一份神秘和美丽。
2、她说话的声音彤彤入耳,让人不由得心醉神迷。
3、那匹马的毛色彤彤,宛如夕阳中的一抹红色。
4、这个问题的答案彤彤在目,只是我们需要仔细思考。
5、大海的波涛汹涌,但在这片彤彤的海面上却显得特别宁静。
6、他的画作色彩斑斓,单独一张画就足以彤彤生辉。
7、社区里的小店铺一个比一个彤彤大红灯笼高挂,凸显出新年的气氛和喜庆。
8、彤彤的阳光照耀在草地上,让人感到无比舒适。
彤的笔顺
“彤”字共有7画,笔画顺序为:撇、横折钩、点、横、撇、撇、撇。
彤(拼音:tóng)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(常用字),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。本义是朱砂的颜色,朱红色。后引申用作动词,表示用红色涂饰之义。
组词:
彤銮
[tóng luán]
指皇宫正殿。
彤驺
[tóng zōu]
骑马为达官贵人吆喝开路的前导。身着红衣红帽﹐故称。
彤暑
[tóng shǔ]
犹酷暑。
珥彤
[ěr tóng]
犹珥笔。彤,赤管笔。
彤史
[tóng shǐ]
彤史,古代宫中女官名。掌记宫闱起居等事。
彤字笔顺
1.笔画顺序为:撇、横折钩、点、横、撇、撇、撇,共7笔画。
2.基本意思:
(1)赤色:
麻冕彤裳。——《书·顾命》
贻我彤管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静女》
又如:彤丹(朱漆);彤芝盖(朱伞);彤彤(通红貌);彤珠(烧红的铁丸)
(2)彤管(笔)的简称:
书笏珥彤,纪言事于仙室。——《文选·王融·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
(3)周代国名 ,在今陕西省华县境。
(4)丹,丹砂。彡,毛饰。本义:彩色装饰)同本义
彤,丹饰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诸侯彤弓。——《荀子·大略》。按:“丹漆也。”
3.组词:彤弧、彤史、赤朱丹彤、玉阶彤庭、彤辇、彤丹、彤管、彤矢、彤鱼、丰彤。
4.造句:
(1)红彤彤:太阳升起来了,东边的天空变得红彤彤的。或者:夕阳照在她的脸庞上,红彤彤的,非常好看。或者:晚霞红彤彤的,将天边装点得格外绚丽。
(2)彤管:出自:《诗.邶风.静女》:"静女其娈,贻我彤管。"又出自:毛传:"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﹐史不记过﹐其罪杀之。"
以上就是关于彤笔顺正确的写法,彤的笔顺的全部内容,以及彤笔顺 的相关内容,希望能够帮到您。
版权声明:本文来自用户投稿,不代表【知悉网】立场,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、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,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(邮箱:435320734@qq.com)我们将及时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