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
什么什么不如一见成语
成语:百闻不如一见
拼音: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
释义:闻:听见。听到一百次,不如亲眼见到一次。指亲眼看到比听到更可靠。
出处: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充国曰:“百闻不如一见。兵难逾度,臣愿驰至金城,图上方略。然羌戎小夷,逆天背畔(叛),灭之不久,愿陛下以属老臣,勿以为优。”
成语寓意:
"百闻不如一见"充分体现了赵充国重视调查、实事求是的精神,这正是他在保卫边疆、建设边疆方面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。遇到任何事情,亲眼看一看、亲手做一做,获得真切的体会和经验,这是十分重要的。而"百闻不如一见",并不限制于军事方面,在实际生活中,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,众说纷纭,人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独立的思想,就会被他人思想主宰。无论听别人说多少次,都不如自己亲身经历一次。为人处事,不止是别人要求做才做,而是别人没要求做也争着去做。这样,才做得有趣味,也就会有收获。
近义词: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千闻不如一见 耳闻不如目见
反义词:道听途说
运用示例: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·第三六回》:"我也久闻玄妙观是个名胜,乐得去逛一逛。谁知到得观前,大失所望,真是百闻不如一见。"
近代·蔡东藩《慈禧太后演义》第三十六回:"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,统是全身有毛,我观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,所以百闻不如一见。"
有没有什么成语可以用在百闻不如一见上的句子
这样的成语只有一个,百闻不如一见,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看到一次确实。
1、出处: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百闻不如一见;兵难隃度;臣愿驰至金城;图上方略。
2、近义词:眼见为实、耳听为虚、千闻不如一见、闻名不如一见、耳闻不如目见。
3、反义词:道听途说、见面不如闻名。
扩展资料
百闻不如一见的历史典故:汉朝的时候,西边湟水一带,聚居着羌族人,称为西羌。自从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,西羌比较安定。汉宣帝时,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。
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,但问题没有解决,渠安国就回来了。 过了不久,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,并派人与匈奴联系。
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,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。 再派谁去呢?宣帝派人向老将军赵充国请教。赵充国说:”我去最合适了。”
宣帝又派人问赵充国:”皇上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,他们的实力如何,该派去多少人马?”赵充国说:”百闻不如一见。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,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,还是让我上前方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吧!”
赵充国到了西羌,先认真了解情况,又采取了分化瓦解的办法,团结了大多数西羌人,终于使西羌安定下来。 赵充国说的”百闻不如一见”后来就成了谚语。
它的意思是听到一百次,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,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,凡事要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。
什么不如一见
百闻不如一见(拼音: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)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,该成语最早出自于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。“百闻不如一见”本义是听到很多次也不如见到一次(闻:听见),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别人说的更为确切可靠。
引证解释:
多次听说还不及一次看到。意即耳闻是虚,眼见为实。
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百闻不如一见,兵难隃度。臣愿驰至金城,图上方略。”
《金史·陈规传》:“规独进曰:‘兵难遥度,百闻不如一见。臣尝任陕西官,近年又屡到陕西,兵将冗懦,恐不可用。未如圣料。’”
唐唐甄《潜书·审知》:“若用兵之道,非身在军中,虽上智如隔障别色,故曰‘百闻不如一见’。”
蒋子龙《乔厂长上任记》:“乔石二位同志是工业战线上的大将,这回真是百闻不如一见。”
成语解释:
【解释】闻:听。听到一百次;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。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。
【出处】东汉 班固《汉书 赵充国传》:“百闻不如一见,兵难逾度,臣愿驰至金城,图上方略。”
【示例】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,统是全身有毛,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,所以百闻不如一见。(《慈禧太后演义》第三十六回)。
【近义词】耳闻不如目见、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
【反义词】道听途说。
【语法】百闻不如一见主谓式;作谓语;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。
什么不见成语
视而不见、
伸手不见五指、
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、
杀人不见血、
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、
眼错不见、
东行不见西行利、
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、
大人不见小人怪、
攫金不见人、
见物不见人、
抬头不见低头见
以上就是关于什么不什么见成语,什么什么不如一见成语的全部内容,以及什么见成语 的相关内容,希望能够帮到您。
版权声明:本文来自用户投稿,不代表【知悉网】立场,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、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,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(邮箱:435320734@qq.com)我们将及时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。